2005/10/31 聯合報【李耀泰/台南郭綜合醫院婦產科主任】
一位35歲晚婚婦女,4個月前曾剖腹產下一嬰兒,現又懷孕,由於年齡的關係,她希望再生一個小孩,但最近感覺十分疲勞、心悸 、頭暈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呼吸急促、焦慮、坐立不安等。經檢查後發現有缺鐵性貧血,補充鐵質和葉酸後,不適情況很快改善。正常人 貧血定義為血液中血紅素低於12公克/毫升,但懷孕時,因為生理上有血液稀釋的現象,血紅素低於11公克/毫升即定義為貧血。除血 紅素檢查外,其他缺鐵性貧血檢驗方法,包括血清鐵量、紅血球平均體積、紅血球平均血紅素和血清鐵蛋白(ferritin)皆會下降,而總 鐵結合能力(TIBC)則會上升,其中以測量血清鐵蛋白最為準確且方便。
正常成年婦女體內鐵的總含量為2-2.5公克,孕婦鐵的需要會大幅增加,平均增加1公克,其中300毫克在胎兒和胎盤,200毫克經各 種管道排出體外,500毫克則存於孕婦增加的血紅素中。第一孕期因為月經已停止和胎兒尚小,鐵的需要量不大。在懷孕中期後需鐵量 增加,每天平均需要鐵6-7毫克,最後6-8周每天需10毫克。雖然孕婦對食物中鐵的吸收會增加,但一般的孕婦飲食中,每日約含鐵9毫 克,以最高可吸收30%計,一天只有吸收鐵3毫克,故必須靠懷孕前體內貯存的鐵來補充,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,不論原血紅素量和 血液中鐵的含量如何,所有孕婦在懷孕中期以後,都應補充鐵質。
研究顯示,早期懷孕時即有貧血,早產和嬰兒低體重的發生率略為增加。另外,如母親有缺鐵性貧血,則新生兒體內鐵質含量亦 低,容易產生新生兒貧血,對疾病抵抗力差、發育亦較遲緩。母親有缺鐵性貧血,除身體不適外,分娩時耐受力會降低,如再發生嚴 重產後出血,便有生命危險。約5%的產婦在生產時出血超過1公升,第一周內容易發生疲勞、頭暈、憂鬱、感染、母奶缺乏和住院時 間延長。
食物中的羊、牛、雞、鴨肉、豬血、地瓜葉、菠菜和黑芝麻等,都有豐富的鐵質。但一般食物鐵的含量仍不足母子的需要,必須 有足夠的補充。因此,美國婦產科學會建議,在懷孕4個月後的孕婦,每天應口服鐵30毫克 。 鐵劑的補充,每天宜分三次給予,以增 加吸收量和減少胃腸的不適。同時要補充葉酸,在懷孕前足夠的葉酸,除會減少胎兒神經系統先天性異常,在懷孕後亦會增加鐵的吸 收和減少習慣性流產等功用。缺鐵性貧血乃世界性問題,孕婦尤要注意,應補充鐵質,如產後一年內又再懷孕,因鐵的儲藏常不夠, 鐵的補充可增加至每天60毫克,以確保母子健康。